湖南法治报讯(记者 王薇 通讯员 邓静如 喻利辉)近日,醴陵市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涉及19名务工人员的劳务工资纠纷案件,追回欠薪11.6万元,高效化解了一起纠纷。
2021年,醴陵市某置业有限公司开发某房产项目,由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包施工。朱某等19名务工人员在该工地从事木工工作。2023年11月27日,施工方与民工代表易某签订《支付协议》,确认欠付木工班组19人劳务工资20万元,约定分五笔支付。协议签订后,施工方仅支付部分工资,尚欠19人劳务工资共计11.6万元,经朱某等人多次催要无果,遂诉至法院。
2025年9月,考虑到涉案人数较多,且关系到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和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,醴陵市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决定联合人民调解员启动多元解纷程序,共同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调解工作。
调解初期,朱某等人情绪较为激动,企业方也因资金周转问题存在顾虑。调解团队一方面耐心倾听朱某等人的诉求,向其解释诉讼流程和权益保障途径,稳定其情绪;另一方面与企业方深入沟通,分析拖欠工资可能引发的法律风险和社会影响,促使其正视问题。
随后,调解团队多次组织双方“面对面”协商,结合相关法律法规,就欠薪支付的时间、方式等细节逐一释法说理。同时,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经营状况,在保障务工人员权益的前提下,为企业制定了合理的分期支付方案,既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,又确保朱某等人能逐步拿到血汗钱。
经过多轮沟通协调,双方最终就欠薪支付达成一致调解协议,困扰19名务工人员许久的欠薪问题得以圆满解决。
此次调解践行司法为民宗旨,充分利用多元解纷机制,通过“法官+人民调解员”的联动模式,整合司法资源与社会调解力量,快速兑现19名务工人员的劳动报酬权益,切实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。在维护务工人员权益的同时,通过为企业量身定制支付方案,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,助力企业稳定经营,精准呵护法治化营商环境,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。
责编:刘惠明
一审:曾金春
二审:伏志勇
三审:万朝晖
来源:湖南法治报